粒線體會隨年齡下滑?NAD⁺ 是維持年輕的關鍵元素
想要維持青春、保持好氣色與活力,其實關鍵不只在睡眠或保養,而是在於體內的「能量工廠」──粒線體。
它決定了我們能不能把營養素換成能量,影響精神、代謝,甚至連膚況也有關喔!
隨著年齡增長,粒線體功能會下滑,疲倦、影響記憶力、體態等等狀況就會找上門。
要維持它的效率,少不了一個重要營養因子──NAD⁺,這就是年輕力的開關。本文將帶你了解 NAD⁺ 與 粒線體間的關係。
什麼是 NAD⁺?
NAD⁺(菸鹼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又稱青春因子,為細胞中的一種輔酶,參與體內多種生理反應,如能量產生、細胞修復等。
它像細胞中的能量快遞員,將食物分解代謝過程中產生的電子收集起來,送往粒線體進行細胞呼吸作用,最終產生能量ATP。
如果缺乏 NAD⁺,細胞就無法有效轉換能量,導致粒線體「發電廠」停擺。
( 延伸閱讀:老好快?原來一切與缺乏NAD+有關係!)
粒線體的角色:細胞的能量工廠
粒線體就像是細胞裡的「小型發電站」,幾乎存在於每個細胞當中,專門負責能量的產生。
葡萄糖、脂肪酸等營養素在細胞經能量代謝,最終進入粒線體電子傳遞鏈反應產生ATP,也就是細胞使用的能量貨幣。
當粒線體運作順暢時,我們能維持專注力、良好的代謝以及穩定的體力
當粒線體效率下降時,常見的狀況包括:
- 容易感到疲倦
- 運動恢復慢
- 新陳代謝下降
因此,粒線體就是「決定你一天能量表現」的主要角色。
NAD⁺ 與 NADH:能量循環的雙面角色
可以把NAD+ 與 NADH之間想成是體內能量的搬運工,藉由氧化還原反應在體內互相轉換。
身體會視需求狀況,而將NADH氧化成NAD+再進行反應。
當我們進食後,身體會先將食物消化分解成小分子,再進入細胞進行能量代謝。
反應過程會產生大量的NADH,而NADH進到粒線體內,像一顆充滿電的電池,透過放電來製造能量,氧化成NAD+,讓身為「發電廠」的粒線體順利運作。
補充NAD⁺ 能延緩老化流失嗎?
研究顯示,30 歲後體內的 NAD⁺ 青春因子含量便開始下降,中老年時僅剩年輕時的一半。
NAD⁺ 減少會使粒線體功能下降,導致能量不足、修復力變差,也讓細胞更容易受到氧化傷害。
長期下來,不僅加速老化,也會增加代謝與神經系統相關疾病的風險。
因此,維持穩定的 NAD⁺ 含量,確實被視為能提供細胞能量、延緩老化過程的一個重要方式。
如何維持健康的 NAD⁺ 含量?
1.生活方式
規律作息與適度運動能減少消耗並促進粒線體新生
2.飲食攝取
飲食中多攝取含維生素 B3 的食物,如花生、牛奶、糙米,也有助於 NAD⁺ 合成。
3.保健品的補充
相信大家對維持青春、抗老的保健品NMN不陌生,B3菸鹼醯胺NAM和NMN都是合成NAD+的前驅物,菸鹼醯胺B3到體內要先轉換成NMN,再經過合成轉換,才能變成NAD+。
而NMN則需要經過耗能且輔酶幫助的合成反應,才能在體內轉換成 NAD⁺。
NADH 則能直接進入細胞呼吸作用電子傳遞鏈參與能量生成,適合需要快速恢復活力、維持青春補給。
NAD⁺ 前驅物與相關補充比較表
( 延伸閱讀:NADH與NMN補充比較解析:直接吸收與間接轉換,科學告訴你身體真正吸收誰?)
NAD⁺ 與粒線體,是能量與青春的核心
粒線體是能量工廠,而 NAD⁺ 是啟動工廠的關鍵因子。NAD⁺ 與 NADH 互相轉換,驅動能量生成。
隨著年齡增加,體內NAD⁺ 含量漸漸下降,粒線體效率也逐漸降低,導致能量不足與老化提早發生。
我們可以透過良好生活習慣、均衡飲食與科學補充,我們能維持 NAD⁺ 的健康濃度,支持細胞能量與修復力,幫助身體保持年輕與活力!
參考資料
Evandro F Fang.,et al.” NAD+ in Aging: 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Translational Implications“2017 Oct;23.
Elena Katsyuba.,et al.” Modulating NAD+ metabolism, from bench to bedside” 2017 Sep 15.
Luis Rajman.,et al.”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NAD-Boosting Molecules: The In Vivo Evidence” 2018 Mar 6.
Verdin, Eric. "NAD⁺ in Aging, Metabolism, and Neurodegeneration." Science, vol. 350, no. 6265, 2015, pp. 1208–1213.
Zhu, Xin-Hong, et al. "In Vivo NAD Assay Reveals the Intracellular NAD Contents and Redox State in Healthy Human Brain and Their Age Dependenc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vol. 112, no. 9, 2015, pp. 2876–2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