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酵菌酸(邦克列酸)下的食安風暴,居家料理也藏隱憂:日常預防解法看這裡
近期台灣接連發生食安問題,讓民眾人心惶惶。從先前的蘇丹紅辣椒粉、到寶林茶室餐廳的米酵菌酸(邦克列酸)事件,食安問題層出不窮。
以下告訴你,米酵菌酸成為致命凶器的最大原因:
米酵菌酸(邦克列酸)造成人體ATP合成中斷,嚴重恐致死!
寶林茶室餐廳的米酵菌酸事件,引起民眾對食品安全的極大關注。
米酵菌酸多出現於經過長時間發酵或泡發的食物,如:發酵米、久放的穀物類製品、發泡木耳等,尤其當環境衛生不佳、存放在高溫、潮濕的空間下就可能出現質變,引發米酵菌酸的產生。
研究醫學毒理學期刊指出,米酵菌酸會抑制粒線體ATP生成,首當其衝會導致肝腎功能衰竭、並破壞大腦認知,造成人體不可逆的傷害。
根據數據顯示,只要1-1.5毫克的米酵菌酸就可能對人類致命。其中最重要的致命機制,就是米酵菌酸會抑制細胞ATP的生成。
同場加映:ATP是什麼?
ATP就像是細胞能量的行動電源,是人體細胞進行各項活動的主能量來源。
粒線體是細胞的能量工廠,負責產生ATP,供細胞與身體器官可以正常進行各種生理活動。ATP生成受阻,身體機能將迅速衰竭、所有生理功能宛如斷電般陷入癱瘓。而在廣大的保健配方成分中,有個「NADH」可以促進ATP生成。
NADH是一種還原型的輔酶,主要幫助體內能量循環,調節生理機能,維持新陳代謝,也參與人體細胞代謝,提升體內能量(ATP)。有些訴求賦活的頂級保健品中會添加NADH,主要是提供細胞能量再生代謝,但也需特別注意「NADH非常不穩定,只要遇到照光、高溫、濕氣,都容易讓裡頭的活性降解。」
因此想要補充NADH,最好選擇有微包囊技術,才能確保有效保存營養素。
哪些食材較容易出現米酵菌酸?
米製相關食品,例如:年糕、糯米、河粉、粿條、米線
需久泡蕈菇類,例如:木耳、白木耳、銀耳
變質或保存不當的玉米、椰子製品等等
處理食材避免米酵菌酸危害要點
- 木耳、白木耳等真菌菇類:將香菇、木耳等乾貨泡水軟化,能提升料理口感。但是建議於冰箱中浸泡,且泡發時間勿超過4小時。
- 煮熟的米飯類食物:不宜於常溫下放置超過2小時,需1~2小時內盡快以冷藏4°C低溫保存,再次食用建議加熱超過70度。
養成飲食好習慣,預防食物中毒
- 飯前洗手:確保烹飪前、用餐時都有確實清洗雙手
- 留心保存期限:就算食物看起來無異狀,也需特別注意超過保存期限就不再繼續食用
- 讓冰箱保持在5℃以下:防止食物腐敗和有害細菌的增生
- 避免食材交叉污染:注意避免生食與熟食接觸,使用不同的切菜板和刀具,並在烹飪前徹底清洗乾淨。
食安問題不容小覷,我們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識,選擇安全放心的食品、同時更加注意煮食須知。
日常生活中,若要多攝取相關營養成分的保健食品,例如含有NADH的保健品,記得選擇專利大廠生產的NADH,才能安心補給。
參考資料:J Med Toxicol. 2017 Jun; 13(2): 173–179.